CATEGORY
博雅訊息NYCU LAC
中世紀大學出現之前,歐洲的「教育」基本上是對未來職業或身份的訓練,並且都在私人的場所進行。
隨著校園防疫的措施逐漸放寬,請防疫假的同學也越來越少,幾個月來很實在的感受到校園、課堂中漸漸的恢復以往的活力跟生氣。但是常常讓我感到很懊惱的是在校園的路上不時的遇見修課同學與我互相打招呼的場合
在通識領域工作多年,從入行以來便常被問到大學的願景與價值。這次參與書苑,成為陽明交大第一批的新創學院,擔起素養教育的規劃,這類話題又開始浮現。
回想個人過去的教學經歷多與經濟專業有關,而近因參與書苑團隊有了開設通識經濟領域課程(亦被多校歸為核心領域或相關向度的範疇)的嘗試,尤其是面向多數非人文社會專業領域的學生
面對快速變動的社會以及人口結構的改變,高等教育發展目標也隨之改變,以因應培育符合世界潮流的國際人才。高等教育是培育人才的搖籃,本校除了擁有多元豐富的專業領域,更強調全人教育,推動「以人為本」和「博雅教育」精神,培養人文關懷、品格涵養、自我實踐等多面向的人文價值。
關於人的教育,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是:一個人的自我,包括其個性的傾向與穩定性、才能的類型與開展程度、情緒的覺知與管控、以及各種核心價值觀等等,並不是在個體長大後就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一個不斷演化成長的歷程。
陽明交大在2021年正式合校,旋即配合博雅書苑的籌設,於當年推出通識教育課程的新制,新制的課程分類架構係由人社院王文基院長參酌國際上具標竿意義的大學之作法,並考慮未來高等人材所應對的挑戰性質而設計的。
社教中心的成立,乘載著一個遠景, 夢想通過建立關係,讓陽明交大的學生有獨樹一格的特質! 透過建立跨校區的關係,我們的視野能更寬廣; 透過建立跨域社群的關係,學生能從彼此身上看到未來想要型塑的自己; 透過建立與在地的關係,學生對於身邊的地物更有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