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大博雅書苑
LAC COLUMN

博雅專欄

  • 系列課程課.城市:以城市為課,課在城市裡 – 張立鴻

    博雅專欄

    系列課程課.城市:以城市為課,課在城市裡 – 張立鴻

    一轉眼,又到了九月開學迎接新生與新學期的時刻,博雅書苑除了協助同學的加退選與學分認證事宜、協助安排老師們開設課程所需要的教室/跨校區教室、遠距教學、教學助理的聘雇等等例行事務。同時即將推出自暑假初便開始精心籌備的「課.城市」新系列課程的宣傳工作也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
    閱讀更多
  • 成為陽明交大溫暖的角落-楊谷洋

    博雅專欄

    成為陽明交大溫暖的角落-楊谷洋

    博雅書苑的構想、規劃、以及實際運作至今已經有兩年多的時間,依循著「一樹百獲」的學校藍圖與全校師職生的努力,書苑在校內外均已伸展出它的觸角,也建立起彼此的連結,尤其在著力甚深的合校感培養上,從春天到北投校區的「陽明山大縱走」
    閱讀更多
  • 自我陪伴、自我療癒、以及自我成長的空間 – 陳一平

    博雅專欄

    自我陪伴、自我療癒、以及自我成長的空間 – 陳一平

    關於人的教育,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是:一個人的自我,包括其個性的傾向與穩定性、才能的類型與開展程度、情緒的覺知與管控、以及各種核心價值觀等等,並不是在個體長大後就固定不變的東西,而是一個不斷演化成長的歷程。
    閱讀更多
  • 有溫度的體驗學習—盧郁安

    博雅專欄

    有溫度的體驗學習—盧郁安

    我一向很喜歡教大一的課程,除了可以看到剛進入大學的學生打開一扇扇知識大門後閃爍的眼神,我也喜歡看到他們從大一到大四的蛻變。教大一課程的時候,我都會在期初請他們寫一封信給大學畢業後的自己,等到畢業典禮那天再還給他們。
    閱讀更多
  • 歐洲中世紀的博雅教育 – 胡正光

    博雅專欄

    歐洲中世紀的博雅教育 – 胡正光

    中世紀大學出現之前,歐洲的「教育」基本上是對未來職業或身份的訓練,並且都在私人的場所進行。
    閱讀更多
  • 經濟通識教育發展之我見 – 曾憲政

    博雅專欄

    經濟通識教育發展之我見 – 曾憲政

    回想個人過去的教學經歷多與經濟專業有關,而近因參與書苑團隊有了開設通識經濟領域課程(亦被多校歸為核心領域或相關向度的範疇)的嘗試,尤其是面向多數非人文社會專業領域的學生
    閱讀更多
  • 展開笑顏,還博雅教育本來樣貌 – 張立鴻

    博雅專欄

    展開笑顏,還博雅教育本來樣貌 – 張立鴻

    隨著校園防疫的措施逐漸放寬,請防疫假的同學也越來越少,幾個月來很實在的感受到校園、課堂中漸漸的恢復以往的活力跟生氣。但是常常讓我感到很懊惱的是在校園的路上不時的遇見修課同學與我互相打招呼的場合
    閱讀更多
  • AI對博雅教育的啓示 – 陳一平

    博雅專欄

    AI對博雅教育的啓示 – 陳一平

    Chat GPT最近火爆了,輝達(NVIDI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稱它爲:「人工智慧(AI)的iPhone時刻」。亦即隨着Chat GPT的問世,我們的世界即將像過去的手機一般,被iPhone的推出而掀起一陣再也回不去的驚濤駭浪。
    閱讀更多
  • 大學的價值 — 郭文華

    博雅專欄

    大學的價值 — 郭文華

    2023年2月1日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創校兩周年的日子。一早走過天天經過的圖書館,寒假中的校園依舊寧靜,只有清潔人員以職人精神打掃塵土,擦拭玻璃外牆,一如以往。
    閱讀更多
  • 今晚想來點教學! — 楊谷洋

    博雅專欄

    今晚想來點教學! — 楊谷洋

    教學是博雅書苑重要的一環,因為它肩負著提供全校共同教育課程的責任,有鑑於此,正如一平與文華書苑長在之前的專欄文章所提,團隊已經有全面性的規劃與願景,也正一步步往目標邁進,特別在極為關鍵的師資陣容建立上,除了專兼任老師的聘任外,包括駐校作家等多元管道的運用等,都在他們的雷達範圍,其中一個珍貴無比的人才庫就擺在眼前,那就是來自各院系所精采、跨域的師資,這也是我們無論如何不能錯過的大寶藏!
    閱讀更多
  • 邁向一個人人有責的通識教育新時代 — 陳一平

    博雅專欄

    邁向一個人人有責的通識教育新時代 — 陳一平

    陽明交大在2021年正式合校,旋即配合博雅書苑的籌設,於當年推出通識教育課程的新制,新制的課程分類架構係由人社院王文基院長參酌國際上具標竿意義的大學之作法,並考慮未來高等人材所應對的挑戰性質而設計的。
    閱讀更多
  • 博雅力也是表達力 — 郭文華

    博雅專欄

    博雅力也是表達力 — 郭文華

    我與通識有蠻長淵源,從通識改革到前瞻跨域人才培育,大半教學生涯都與它相關。當然,每個世代的大學生有不同的通識想像,但最常被問,也最讓我興味的,是「有沒有學到東西」這個說法。
    閱讀更多